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7集课程复讲

王玲玲学长

  
1. 孩子懒惰的根源是什么?孩子为什么生活没有规律? 
孩子懒惰不可能是长大养成,所谓“少若成天性,习惯成自然”。教育一定要愈早愈好,一旦养成就不好修正。蔡老师就举到他姐姐和外甥的故事,一次,妈妈在擦桌子,擦到一半有事出去,孩子看了半天也跑过来拿着抹布在模仿。妈妈说“伟伟,你怎么这么小就这么懂得孝敬父母,还帮妈妈擦桌子,真乖!”孩子受到肯定,越擦越起劲,擦完后妈妈又说:“伟伟,擦桌子如果四个角落都仔细擦干净,这个桌子就擦得很完美。”一来肯定了他的孝心,二来又教他做事的方法,所以这个外甥很爱干净,三、四岁棉被都是自己折。
假如一位妈妈气冲冲跑过来说:“哎呀,你搞什么?!走开,不要在这里捣乱!”这只手给他推了二、三次,他以后会不会过来?不会了,所以当父母的一定要抓住机会教育,等到他已经不会帮你做家务了,那时候你再生气也于事无补。孩子多去活动,对他的筋骨有很大的帮助,而且在活动中,孩子也会习劳知感恩,他真正付出,去劳动,才会体会付出者的辛苦,才知感恩。
孩子为什么生活没有规律?蔡老师曾经带班有调查过,孩子们没吃早餐的占一半,一问才知道,妈妈没煮,因为还在睡觉,给钱孩子自己买,但孩子变成了电动玩具,转成色素一大堆的零售,孩子假如吃这个半年一年,体质绝对下降。所以我们为人父母,要让孩子生活规律,自己要当榜样,要让他的一日三餐正常,我们要多付出,而你这些付出对孩子将是一生的影响。
孩子的这些坏习惯,其实只要长了一个善全部都可以解决,所谓“百善孝为先”,有两层意思,一是孝为百善之首,第二是孝心开了,百善自然就开。《弟子规》的“入则孝”便可解决你所有小孩的问题。

2.知恩报恩,请感念父母亲生育、养育之辛劳。 
为什么要孝?所谓知恩才懂得报恩,母亲怀胎十月非常的辛劳,还会有生理反应,会呕吐,吃不下饭,但是还是勉强自己要把食物吃下去,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有营养可以输给小孩,所以小孩子不可以偏食的,要把该吃的、有营养的吃下去,让身体强壮,让妈妈欢喜。生产的痛是比癌症还痛的,但是母亲生完孩子第一个念头是问孩子健不健康,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可以把这么样的疼痛完全抛在脑后,这样的恩德我们这一辈子都要记在心上。养育和教育更是辛苦,多少的夜晚都要跟孩子耗,假如生病了,父母半夜都得带孩子去看医生,还会有生活和教育的压力,时时担在父母的身上。父母的恩德我们这一生是不可能报得了,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来做到为人子的孝道,当你把《弟子规》统统做到了,你的孝就做得很圆满。

3、 怎样落实“父母呼、应勿缓”? 
我们要引导孩子,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赶快过来:爸爸妈妈,有什么事吗?做长辈的要先做给孩子看,当爷爷奶奶叫我们为人父母的,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去演给孩子看, 这样的孝心和气氛会在你的家庭形成风气。除了“父母心,应勿缓”,这样的巷敬心,也要对师长,长辈,上司。那对孩子要不要“儿子呼,应勿缓”?我们是孩子的长辈,要让他对我们恭敬,要成全他的恭敬心,所以要叫他过来,一起学《弟子规》,不可骂他,要循循善诱,他自然在这些圣哲的故事中心生效法。

4、 怎样落实“父母命、行勿懒”?进一步应该达到何种境界? 
我们答应帮父母做的事不可以懒惰,答应了要赶快去做。可是事实上我们面对父母交代的事情,最容易跳票,对客户不守信就没钱赚,对父母不守信还可以找找借口,所以人要省思,想想有没有曾经答应父母的事现在还欠着,要赶快去做。古代的很多孝子,他不等父母命令,他都能够去感受到父母的需要,自己主动去做。三国时代,有个孝子叫孟宗,他的母亲长期胃口不好,脾胃很虚,突然很想吃竹笋,孟宗就立刻跑到郊外去找,可当时正值冬天,基本上不会长竹子,他就急得直哭,结果他的眼泪掉在地上,感动了大地,竟然长出了竹子,正是这一份孝心,精诚所至,精石为开。结果母亲吃了这个竹笋煮的羹汤,病就好了,真正孝子能够让父母宽慰,让父母身体健康。

5.“父母教、须敬听,父母责、须顺承”该如何活学活用? 
     父母教训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恭敬敬地聆听,绝对不能一言九“顶”,假如父亲在教训我们的时候,讲了十件事情,只有两件事情是真的,八件事情误会你了,可不可以立马顶回去?不可以,当下父亲正在气头上,我们只要说“是”,慢慢父亲气消了,会觉得自己骂得太过了,可能会主动削水果叫你过来吃,这时你要自然的走过去,当作若无其事,要顺势而为。而如果父母骂你很凶的时候,骂得已经心脏病要发作了,我们不可以再站在那里“父母教、须敬听”,求学问要学得很灵活,是念念为父母着想,你就知道当下应该怎么样进退才得当。
    父母有责罚,甚至有打,我们也应该欣然接受,想想为什么父母这么生气,我们的过失到底在哪里?有一次曾子的父亲,因为曾子犯了一个错误,他很生气,拿了一个很大的木棍打曾子,曾子动都不动给父亲打,结果父亲用力过猛,一下子把他给打晕了,后来孔夫子知道了,说曾子不孝,因为父亲在生气的时候情绪控制不了,假如失手,把儿子打死了,父母最伤心了,这样会陷父母于不义,所以学圣贤学问要灵活运用。

6.如何教导孩子体会父母责罚孩子的心?  
    现在很多孩子被父母责罚之后,会觉得好衰,心想下次不要被父母看到。这样的心态不对,老师要引导过来,告诉他,父母在责罚你的时候,当他生气的时候,身体已经在受伤了,父母是因为让你记住这个教训,以后不要再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,所以他宁可发脾气,伤害自己的身体,也不愿意你学坏,你要能体恤父母的这一份存心,想着要对得起父母的教诲,记住这次的错误,要懂得挨骂要换得进步,要能“不二过”,这次骂完了,一定要记住,下次不能再做让父母生气、伤心的事。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